常友180 1585 3030 市政管道非开挖修复应用黑科技创新工艺技术、管道紫外光固化修复、应用CIPP-UV内衬树脂固化创新科技工艺修复技术。
10月30日,秋意渐浓。来到位于安顺市经开区的贯城河西支流兴伟桥至西水关大桥段,秋风吹动绿丝绦,河水清澈见底,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原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我家吃饭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谈起贯城河西支流的环境变化,在河边经营火锅店的王凤君调侃着说,以前,店门前的贯城河不能管作“河”,眼前的清水岸绿的动人河景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10月27日,水生态环境司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巡查专刊中已正式宣布此河段消除黑臭。”经开区水务局负责人邓清友说,如今,该河段通过水质检测,已达四类水标准,但就在今年以前,这里曾是经开区重点治理的黑臭水体之一。
贯城河西支流兴伟桥至西水关大桥段,地处安顺老城区,属贯城河的上游地段。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大多因历史欠账太多,陈旧老化,存在渗漏、错口、脱节、破裂、腐蚀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城中村的管道污水外渗加重了河道和地下水污染,导致河床积淤,水质不断恶化而形成黑臭水体。
贯城河西支流004号黑臭段(南马兴伟桥至西水关大桥)污水管闭水实验
岸上岸下齐发力,截污治淤是治理黑臭水体过程中首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截污管的施工作业场地临近市政交通要道、居民区,以及重要商业和政府设施,交通繁忙、人流量较大。”邓清友介绍,如采用传统的检测、排查、修复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完成黑臭水管网排查等整治工作。
加之经开区暗渠长3.253公里,受各种因素影响,走向、埋深、断面尺寸等详细信息缺失严重,加大了清污施工难度。
“攻克技术难关,是打赢这场‘地道战’的关键。”邓清友说,面对暗渠中,存在的“宽窄不一、高低不平、臭气熏天”等难题,可谓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地道战”。为此,经开区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五步式地道战”——探测(走向)、开孔、清淤、布管、截污。
探测,即探明管网暗渠。在此过程中,经开区大胆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暗渠点位96个,掌握暗渠走向;引进了CCTV水下检测机器人探测方式,避免二次开挖和人工检修管道的困难,帮助探明不同程度破损的管网达2.92公里……多项新技术向黑臭水体亮出“利剑”。
普定路至贯城河西支流段人工破孔
“水下检测机器人可以对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实时影像监视、记录、视频回放、图像抓拍及视频文件的存储等操作,并及时将检测信息反馈地面工人人员。”该河段治理项目技术提供商李增辉告诉记者,此外,在污水管道的修复过程中,经开区还应用了一种新技术——紫外光固化CIPP技术。
紫外光固化?常友管道非开挖修复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李工介绍,该种技术是利用紫外光的属性和修补管道材料*的收缩性质,管道CIPP-UV内衬固化修复黑科技工艺技术、可在不对污水管及覆盖层开挖、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完成对污水管道的修补。
仅兴伟桥至西水关大桥段,运用紫外光固化整体管理修复的污水管网达728.5米,修复污水井67座。如今,经过闭水实验,已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在顺利完成暗渠探测和污水管网检测、修复的基础上,经开区加快实施了开孔、清淤、布管、截污等后续治理措施。
目前,通过反复的院坝会和村民代表会,该区相关执行部门取得群众支持,对城中村河道及时开展清淤,新建了污水管道,并成功将河道两侧查找到的61个村民私设分散排污口全部接入截污支管,顺利实现雨污分流。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以来,该区已实施路面开孔19个、清运暗渠内淤泥、生活垃圾1522立方米,安装污水管3.36公里,改造排水口119个,完成投资1350万元。全区整治的7个黑臭水体中,4个已消除黑臭,今年底还将完成2个,剩余1个在2019年内完成。
*报道 苏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金秋时 编辑 胡锐 编审 李劼